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权利的医学分析

来源:法学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(University of Bologn),其最早的三个专业就是神学(或哲学)、医学和法学。之所以如此,绝非偶然,一定有其深刻的道理。 一、法学与医学

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(University of Bologn),其最早的三个专业就是神学(或哲学)、医学和法学。之所以如此,绝非偶然,一定有其深刻的道理。

一、法学与医学的共性

法学与医学具有许多共性:

1.两者均以人为本。法律是人的行为规范,关系到人的生命、权利和自由。除了自然死亡、意外死亡之外,唯一能够剥夺人的生命的就是法律。法律应不应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?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?怎样剥夺一个人的生命?这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、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“人命关天”的大事,都需要严肃而认真地研究对待,因而就需要法学。这正如沈家本所言:“律者,民命之所系也,其用甚重而其义至精也。根极于天理民彝,称量于人情世故,非穷理无以察情伪之端,非清心无以祛意见之妄。设使手操三尺,不知深切究明,而但取办于临时之检按,一案之误,动累数人,一例之差,贻害数世,岂不大可惧哉”。①沈家本:《重刻〈唐律疏议〉序》而医学,以人的生命健康为对象,直接关切人的生命健康,无论是诊治、用药还是手术,均无不人命关天,可以说,在所有的学科或学问中,没有哪种学科或学问比医学更关切人的根本了,所以医学更应以人为本。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:“对于一个医生来说,了解一个患者,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更重要。”医学是救死扶伤之学,它只有以人为本,才能生命健康至上,以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为唯一目的。所以古人云:“夫医者,非仁爱之士,不可托也;非聪明达理,不可任也;非廉洁淳厚,不可信也。”②(晋)杨泉:《论医》位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旁边的以色列医院,其门前招牌上醒目地写着“Human First”(“人是第一位的”或“以人为本”)。就此而言,法学、医学都是生命之学、性命之学,以人为本是其共同的根基。

2.两者都是“仁学”。对于法律,我国古人早就指出:“尺寸也,绳墨也,规矩也,衡石也,斗斛也,角量也,谓之法。”①《管子·七法》。“法者,天下之程式也,万事之仪表也。”②《管子·明法解》。“律者,所以定纷止争也。”③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。淮南子云:“法者,天下之度量,人主之准绳也。”④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。商鞅说:“法者,国之权衡也。”⑤《商君书·修权》。等等。所有这些,均旨在表明,法律是人的行为规则,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矩,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准则。那么,法律怎样才能规范好人的行为、调整好社会关系、化解好社会矛盾呢?这取决于许多因素,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要“仁”。何谓“仁”?孔孟有过许多解说。如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⑥《论语·颜渊》。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⑦《论语·雍也》。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⑧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”,“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也。”⑨《论语·阳货》。“仁者,爱人。”⑩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等等。不难看出,“仁”可谓是规范人的行为、调整社会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最恰当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。法律只有以仁为本,如此之“仁”,才能规范好人的行为、调整好社会关系、化解好社会矛盾。可以说法律仁,天下无不仁;法律不仁,天下无仁可言。所以法律最重要的品质是“仁”。这与西方古代先哲对法律的认识是高度契合的。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认为法律是“善良公平之术”,乌尔比安认为法律乃“善事与公正的艺术”,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规定法是“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”,等等,所有这些,也旨在说明法律是一种“仁术”。到了近现代,法律以自由、平等、博爱、公平、正义为其根本价值,尽管其中没有提到“仁”字,但它们并没有否定“仁”,而是对“仁”的具化、演绎和新解,是对“仁”的更好实施和实现。医学自古被称为“仁术”。“仁术”,最早源自孟子:“无伤也,是乃仁术。”?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《续资治通鉴?宋哲宗元祐元年》:“陛下仁孝发於于天性,每行见昆虫蝼蚁,辄违而过之,且敕左右勿践履,此亦仁术也。”?《续资治通鉴·宋哲宗元祐元年》。“仁术”是不伤害生命、珍惜生命、挽救生命。孙思邈在《大医精诚》一书中所言: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”孙氏认为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”古时许多医学书均名“仁术”,如明张浩著《仁术便览》、清王士雄著《仁术志》等等。之所以如此,乃是因为医者,慈悲为怀、救死扶伤也,爱惜生命、见死即救、无伤扶伤是医者之最高境界。所以,医者乃仁爱仁心仁德仁术也。

文章来源:《法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fxzzzzs.cn/qikandaodu/2021/0107/537.html



上一篇: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健康中国行动 ——中华人民
下一篇:系列文献之一:关于健康中国与健康法治研究的

法学杂志投稿 | 法学杂志编辑部| 法学杂志版面费 | 法学杂志论文发表 | 法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法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