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法学杂志》栏目设置[09/07]
- · 《法学杂志》数据库收录[09/07]
- · 《法学杂志》收稿方向[09/07]
- · 《法学杂志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法学杂志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法学杂志》刊物宗旨[09/07]
我被老和尚痛打醒悟,老老实实做人,用佛法学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圆这概念,最早接触到是在焦作吕涧山的圆融无碍禅寺。“破除偏执,圆满融通;心无挂碍,行无所碍。”这句话看到时只觉得有所会处,却不解其意,更做不到。只是种下了那么一颗
圆这概念,最早接触到是在焦作吕涧山的圆融无碍禅寺。“破除偏执,圆满融通;心无挂碍,行无所碍。”这句话看到时只觉得有所会处,却不解其意,更做不到。只是种下了那么一颗种子,时时爱护,欲得其成长发芽。后来看吴信如先生的著作,常讲“圆融世出世法”。自以为看得懂了,其实只是懂个字面意思。再后来听到南怀瑾先生在《唯识与中观》讲“世间法成就有多大,出世间法成就也有多大”,也觉得挺对,挺有道理,还是莫知其所以然。
常诵《心经》至“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。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念得久了,似有些受用处,烦恼来了,便念到“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”。但是离“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”的境界还差得远,只能解一时之患。我法二执不除,终有挂碍。譬如饥饿时吃饭即饱,过一会还要饿,饿了还要吃。
有一段时间自以为能做到心无挂碍,视人间事如梦幻浮云,甚至被老和尚痛打棒子还不自知,很不服气。后来碰上亲人遭遇灾难疾病,痛苦万分,心里便按捺不住了,开始“颠倒梦想”了,终于觉得自己连人生际遇无常这个道理都没搞清楚还妄谈佛法,实在可笑。正悲伤处,幸得明师指点迷津,以大慈悲心观诸世间,善爱护自己的亲人,也善爱护世间一切人。同情亲人的不幸,也同情世间一切认识不认识人的不幸。
到此,终知老师常讲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之意,也知道想做到心无挂碍有多艰难。对普通人来说,父母、爱人、朋友、工作、事业、财富、仇人等等,统统都是我们心里挂念的,哪一个能够心胸宽敞,提得起放得下?只有高度的智慧,明澈心地,得大自在解脱之力,才能在世间法中出入自由。
“如珠走盘,处处皆圆。”在修习准提法时,上师如此开示我,我听了一头雾水,怎么个“处处皆圆”法呢?师父又开示“准提法是圆顿大法”。我更迷惑了,怎么圆?怎么顿?好像炖排骨,炖了好久还没炖烂。我想是我根器太差,上师发大慈悲开示我好一会儿,我却听不懂。只好慢慢修,修的久了也许会明白上师的话。
想不通高深的话,只好回归到生活中去,回归到最基本的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中去体悟。《法华经》中有人质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娑婆世界是脏乱差,释迦佛当即为在场众开佛眼示此世界之真相,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琉璃为地,美轮美奂。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的原因都不一样,“万般都丢掉,只有业随身”。或是如《普贤行愿品》里讲“如是一切无尽时,我愿究竟恒无尽”。佛说“人身难得,中土难生,名师难遇,佛法难闻”。一个修道人,这四样都具足了,要如何去圆满呢?永嘉禅师说“在欲行禅知见力,火中生莲终不坏”。莲花最清高美丽,偏偏在臭淤泥里才能长得好。
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所付出和贡献,在社会中成长也回报于社会。一个人的遭遇可能成就大也可能成就小,但始终坚持为社会为他人做尽可能多的贡献,因为坚持这个善心,永远不动摇,所谓善亦善,不善亦善。一个人活了一辈子,不当废物,也不做坏蛋,一心为善,勤修智慧以致功德圆满,这是我理解的世间法圆融。同时精进修道,不证菩提决不放弃,“我为遍净普贤行,文殊师利诸大愿。满彼事业尽无余,未来际劫恒无倦”。六祖讲“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”,《楞严经》上讲“理须顿悟,乘悟并消。事非渐行,因次第尽”。
说到底,还是要慢慢来,老老实实学佛,规规矩矩做人。依那个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时时观照,时时惦记,终能事理双圆,理事无碍。
附七绝二首:
其一:静听水流潺潺声,一坐十万八千劫。
由来谛观梦中事,春去难寻花踪迹。
其二:终日扰扰逐影尘,千变万化只一身。
何须十劫坐道场,莫除妄想莫求真。
文章来源:《法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fxzz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5/606.html